浏览数排行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资讯> 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解析
更多

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解析

时间:2013-06-14浏览:886次
当前,大力发展新能源已成为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共识,新能源产业的战略特征越来越明显。美国正在大力推动新能源战略,提出到2030年清洁能源达到30%的目标;欧盟宣布在2013年之前投资1050亿欧元支持“绿色经济”,提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比例达到20%;我国将新能源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提出到2015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比重中达到11.4%的比例。可见发展新能源产业已成为各国摆脱传统能源掣肘、占领未来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举措。因此,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对于改善我国能源结构、抢抓世界新一轮能源革命先机、培育新的优势产业等具有战略性意义。
 
一、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新能源增量在多个领域位居世界前列,部分新能源关键技术获得突破,产业政策不断深化,但新能源发电并网瓶颈问题仍需解决,政策手段与市场机制仍需协调发展。各重点产业发展现状是:
 
风电产业平稳增长。2010年我国风能产业领跑世界,新增装机居世界第一位,累计装机居世界第二位,风电产业正步入平稳增长时期。目前我国风电产业链已逐步形成,并呈现出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向垂直一体化发展的趋势。风电零部件制造业逐步成熟,已经有一套比较健全的风机制造供应链,市场整机设备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70-80%的水平。
 
光伏产业成熟度高,但产能过剩态势明显。我国光伏产业目前已形成包括太阳能电池制造、光伏组件封装等在内的完备的产业链体系,光伏制造业规模较大,具有一定的技术和成本优势,国内光伏市场逐步启动,国外市场占有率稳居世界前列。但因我国光伏产业规模增长过快,国内市场培育不足,产品主要外销,致使出口受限的压力加大,产能出现了过剩的态势。
 
生物质能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体系,生物质能设备制造和配件专业化产业链逐步形成。但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化和商业化程度低,部分关键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相关研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地热产业特色开发利用格局初步形成。在我国的地热资源开发中,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地热发电效益显著提升。除地热发电外,直接利用地热水进行建筑供暖、发展温室农业和温泉旅游等利用途径也得到较快发展。全国已基本形成以西藏羊八井为代表的地热发电、以天津和西安为代表的地热供暖、以东南沿海为代表的疗养与旅游和以华北平原为代表的种植和养殖的开发利用格局。
 
二、我国新能源产业安全形势
 
我国新能源产业国际竞争力。我国风能与光伏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而生物质能产业与地热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待提升。风电产业竞争力增强,2010年,国内公司在国内新增装机容量中所占比例进一步提高,在全球装机容量中位居世界前列且排名提升;光伏产业在电池和组件制造等环节有技术和成本优势,其产能和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生物质能发电技术还不够成熟,缺乏核心技术和设备,开发成本和效率都还难以满足大规模电网的需要;地热能的开发利用与国际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我国新能源产业依存度。我国新能源产业总体而言对外依存度较高,风能产业、光伏产业、生物质能产业与地热产业的关键设备及核心技术尚需从欧美输入。风能国产品牌在国内所占比例进一步加大,但整机控制系统等关键产品仍依赖进口;光伏产业对外依存度过高,90%的光伏产品出口到国外,出现了典型的产业与市场倒挂现象;生物质能产业对外依存度较高,用于生物质焚烧发电的锅炉等关键技术和设备都产自国外。
 
我国新能源产业控制力。目前我国风能和生物质能的产业控制力较强,而光伏和地热的产业控制力较弱。风能产业控制力较强,国产品牌的国内市场份额从2004年的25%上升到了2010年的86%,供应能力增强;光伏产业控制力较低,国内光伏产业竞争日益加剧,市场集中度低的现象日趋明显;生物质发电产业控制力较强,国电系五大发电集团、非国电系国有发电集团等国内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外资企业控制力较小;地热产业的开发,国家重视不够,地热项目盲目上马现象突出,技术风险较大。
 
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力。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基本实现了量的增长,但没有质的飞跃,且产业盈利能力有待提升。201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增速放缓,风电产业步入平稳增长期,但产业运营的短期利润空间有限;2010年我国太阳能电池的产量已连续五年居世界第一,市场增长速率较高,但由于欧盟与美国的“双反”,我国的光伏企业正处于价格暴跌、库存激增、债务高企的困难期;2006年以来,生物质发电投资增加,但发电增长速度下滑,产业盈利能力不足;在地热利用规模上,我国近些年来一直位居世界首位,并以每年近10%的速度增长,但地热开发能力仍有待提高。
(来源:九正建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