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数排行
职场人公益行动为何叫好不“叫座”?
只要朝自己脑袋浇上一桶冰水,就能将对罕见病患者的关爱传递给更多人———连日来,旨在呼吁更多人关注“渐冻人”疾病的公益活动“冰桶挑战”在全球各地持续发酵。简单有趣的形式,无论是名人大咖还是平民草根,都无比热衷接受这场冰水的“洗礼”。
那么,广大职工对公益是一个怎样的态度?职工在参与公益活动方面又会遭遇怎样的问题?在“冰桶挑战”的阵阵热闹声中,这一连串疑问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
90%以上受调者对公益说“Yes”
“冰桶挑战”的风靡,让全世界人都感受到了公益的巨大影响力。在本报进行的新媒体调查中,面对“您觉得当前社会需要公益吗”的问题,90.36%的受 调职工回答“需要”。的确,古话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生活物质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的同时,人们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也越 来越高。而“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的公益活动自然成为了其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而通过调查,在“是否愿意参与公益活动”这个问题上,超过九成的受访者持肯定态度,其中59.04%的受调者果断地表示愿意,33.73%的受调者表 示“看情况,觉得合适的话会去”,仅7.23%受调者予以拒绝。从中可以看出,对公益活动持认可和支持态度的职工,占了绝大多数。
“80后”白领胡文静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公益达人”。虽然工作繁忙,但身为本市一家培训机构的项目助理,她时常在双休日参加各类公益慈善活动。小胡 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她和几位同事一同报名参加了沪上知名的公益活动“一个鸡蛋的暴走”。在得到了公司领导的支持后,他们以公司的名义组成了一支小队,多 次通过徒步“暴走”50公里的方式尝试向各界募集资金,为贫困山区孩子的午餐添加鸡蛋等营养品。短短几个月时间,团队便募集到近万元的善款。
回忆起参加活动的感受时,小胡说:“第一次‘暴走’花了我们将近12小时的时间,抵达终点时整个人都快累趴下了。但是心里却觉得很开心很满足。”她觉 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参与这样的公益活动既能够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也结交到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行走在田野间更是无形中锻炼了自己的身体,是一件 很有意义的事。
“四大困惑”让职工望而却步
职场人不乏公益之心,像小胡这样的“公益达人”正用身体力行传递着关爱的暖流。而与高涨的公益支持度相比,职场人真实的公益活动参与情况又是如何的呢?
在本报的调查中,在“身为一名职工,您是否曾参与过公益活动”的问题中,表示自己和小胡一样,只要有活动就积极参与的受调职工仅4.82%。 50.6%的职工表示自己只是“偶尔参与”,更有44.58%的受调者坦言自己步入职场后未曾参加过公益活动。与这一调查结果相呼应的是,回望申城的公益 活动现场,退休老人和学生往往才是志愿者团队的主体,鲜有见到中青年职工的身影。不少公益组织的负责人也时常对“老面孔多,新鲜血液少”的窘境表示无奈。
这一结果恰如“冰桶挑战”的另一番体验,让人颇感满腔的热情被浇上了一桶冷水。调查显示,认为自己缺乏财力、因工作太忙而无暇顾及、想要参加却不知怎 么参加和出于对一些公益组织的不信任成为了职场人最终选择“望而却步”的四大困惑。面对这一困局,我们又该如何破解呢?
困惑1:
缺乏足够财力当不起慈善家
讲述人:外企销售刘先生
当发生天灾人祸,或是身边有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也很希望能献上自己的一份力。但现实生活中,小白领想要持之以恒地投身公益事业,可过不了“钱”这道 关。在我看来,公益就是要有人来捐钱。就像“冰桶挑战”,往自己身上倒一桶冰水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呼吁更多人为罕见病患者捐款才是关键。
我目前手头上的财力还无法让我成为一名慈善家。所以,很多时候对公益活动也只能“有心无力”了。
解答者:上海“萤火虫”环境保育志愿者小组发起人姜龙
的确,刘先生的观点正代表了许多人对于公益的一种误解,即简单地把“公益”与“慈善募捐”划上等号。
实际上,公益活动的类型很多,我们能做的事情也很多。以倡导生态环境保护为主题,我们的志愿者小组定期会去城市中的天然湿地进行除杂草、动植物辨识活动。许多白领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前来参与,在亲子互动中传递环保的理念,这些活动并不需要耗费太多的金钱和物力。
爱心的多少不是用捐款的金额来衡量的,我们做公益,更多也是为了引导公众培养公益意识。其实,在鼓励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同时,我们也希望大家能够提供公益活动的金点子。你们的真知灼见,同样是公益事业的宝贵财富。
困惑2:
工作过于忙碌无暇投身活动
讲述人:杂志编辑李熙远
我记得大学的时候自己曾经每周去农民工子弟小学,当小朋友们的兴趣课老师。所以若要说我对公益活动没有兴趣,那绝对是假话。但自从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我却发现自己一次公益活动也没有参加过。不是我不想参加,实在是每天工作压力太大,无暇兼顾。
每天,我下班回到家中便只想躺在床上好好休息,双休日更是全部用来“补觉”了,你说我何来做公益的时间和精力呢?
解答者:上海“爱在路上”公益发展中心副理事长龚凯
“忙”,这的确是阻碍许多职工迈出他们公益行动步伐的主要原因。如何实现工作与公益之间的平衡,同样是令不少“公益达人”纠结不已的难题。
其实,并不是每一个参加活动的人都需要耗费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在我们办过的多场大型公益活动中,既有负责日常工作的义工,也有临时参与其中的志愿者。 他们的辛勤付出是活动成功举办的基石。而那些在微信上愿意“顺手”转发一下活动信息的网友们,他们的举手之劳,我觉得同样是公益之举。
“冰桶挑战”之所以能在全球范围内流行,正源于其只要利用业余休息时间录制一段小小的视频就可以了,不会耗费参与者过多的精力。所以,今后我们应当呼唤更多让职工群体力所能及的“随手公益”项目应运而生,确保既不影响他们的本职工作,也能够成为公益事业的一份子。
困惑3:
空有公益念头不知如何参加
讲述人:国企职员崔女士
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身为家长的我一直很希望培养他的爱心,也希望能在工作之余带领他去参加社会上适合亲子参与的志愿者活动。可是,我既不知道哪些地 方缺志愿者,也不知道什么类型的活动适合我们。到头来,我们往往就像只“无头苍蝇”一样瞎转悠了一圈又一圈,什么都没有做成。
真希望有专业、可靠的组织能把各个类型的志愿者活动汇总在一个网站上,好让我们自己选择合适的公益项目参加。
解答者:市文明办志愿服务工作处处长、市志愿者协会秘书长陈麟辉
找不到渠道加入公益活动,崔女士遇到的问题也是许多市民会有的疑惑。而我们市志愿者协会的“上海志愿者网”也是因此而上线的。广大市民只要登陆我们的 官方网站“www.volunteer.sh.cn”,科普宣传、治安维护、帮困助残……上千个志愿者项目里总有项目会适合你。
自2006年启动“上海志愿者网”以来,我们一直利用这个互联网平台进行志愿者项目的对接发布和信息公开,同时为每一位参加活动的志愿者购买意外保 险,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如今,以企事业团队名义和个人名义在我们网站注册的市民已达到158万人,这也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今后还将 不断完善这一平台,满足更多在职职工的需求。
困惑4:
怕善意被利用对公益没信心
讲述人:外企财务小康
我既有财力也有精力,但我不愿意参加公益活动,因为我不希望自己的爱心被利用。
自从看了新闻中的“郭美美”事件之后,我总是不太放心我们捐出去的善款和物资,是不是真的到了需要帮助的人手中?我们的公益活动是否流于形式,对他们改善生活现状有没有帮助?对这些问题的答案,我的心里没有底。
解答者:上海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研究员陆晓文
我们必须意识到,郭美美引发的“红十字会风波”、陈光标的“过度慈善秀”……这些负面新闻的确给国内公益组织与公益活动的形象带来了损害。在这样的舆 论环境下,人们对其表示质疑不无道理。所以,为了规范公益市场,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建立起一套监督检查的机制。同时,我们也应当要求公益组织做到信息公开, 确保捐助者的善意没有被利用。
同时,我也希望广大怀有爱心的市民不要被个别不良机构的行径所影响。毕竟,我们身边优秀的公益组织更多,人们的善意与公益积极性不应当因此降低。通过挖掘弘扬身边更多的正能量,我们才能帮助大家重新建立起对于公益活动的信任,让更多人回归公益。